
Editors’ Highlights are summaries of recent papers by AGU’s journal editors.
Sourc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北大西洋冬季急流的位置反映了盆地和周围大陆上空大尺度大气环流的组织方式,这直接影响着天气,包括极端事件。因此,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决定急流偏移的相互竞争的物理机制是很重要的。其中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北极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变暖程度(北极放大效应),北大西洋亚极地海面温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下降(或变暖程度较低)程度(与海洋环流密切相关),以及北大西洋亚极地至中纬度地区天气噪声对底层海洋的影响(大气对海洋的反馈)。
Yu 等人 [2025] 通过多模型实验分析了达到工业化前二氧化碳水平后的 60 年时间,探究北极海冰在二氧化碳去除后是否能恢复到工业化前的状态。他们发现,大多数模型都存在年平均海冰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的缺口,并且急流向赤道移动。借鉴另一项多模型实验的结果,该实验的重点是区分北极海冰损失与全球海洋变暖在诱发气候响应方面的影响,他们将冬季急流向赤道移动(与工业化前条件相比)归因于海冰面积的减少。北大西洋急流的偏移较弱,但与不同的驱动因素之间存在惊人的关联。这凸显了在专门的模型实验中研究该地区不同物理过程的重要性,尤其是研究气候变化下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Citation: Yu, H., Screen, J. A., Xu, M., Hay, S., Qiu, W., & Catto, J. L. (2025). Incomplete Arctic sea‐ice recovery under CO2 removal and its effects on the wint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2, e2024GL113541.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3541
—Gudrun Magnusdottir, Editor,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